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胃外科领域的循证医学证据相对较少,不同文献报道ERAS的具体措施有所差异,给临床应用带来了一定困难。近年来ERAS在胃外科领域的推广应用、临床研究水平及证据等级均有所提高,为体现ERAS在胃和减重手术病人中的研究进展,外科及麻醉科领域的专家通过文献检索并结合临床经验修订本指南,以促进胃和减重手术病人的快速康复。
医护团队应有针对性地与病人和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建立互信,营造温馨、友好的就医氛围。可采用宣教手册、视频、展板等形式,向病人介绍各项ERAS措施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通过心理预康复,缓解其焦虑、恐惧及紧张情绪;充分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参与感,形成正反馈,协助病人在围术期更好地配合各项治疗措施。
营养风险与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医疗费用、生活质量等临床结局具有相关性。术前推荐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作为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2002评分≥3分者具有营养风险。应对存在营养风险的病人进行营养评估,常用的指标有体重丢失量、体重指数、去脂肪体重指数、血浆白蛋白水平等,有条件时可采用病人主观整体评估量表(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PG-SGA)进行营养评估。术前营养治疗的指征及方式详见总论部分。
术前饮食控制的目的是减少肝脏的体积,降低减重手术的难度。术前低热量饮食(1 000~1 200 kcal/d) 2~12周,平均可减少肝脏体积约14%;术前10~63 d极低热量饮食(400~800 kcal/d)可减少肝脏体积5%~20%[
术前血糖控制方案建议联合内分泌科医师协助制订,同时参考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对围术期糖尿病病人推荐的血糖浓度控制目标为7.8~10.0 mmol/L,围术期应加强血糖监测,预防低血糖。手术准备应优化代谢指标控制,以糖化血红蛋白水平<7.0%、空腹血糖浓度<6.1 mmol/L、餐后2 h血糖浓度<7.8 mmol/L为目标值,对于存在严重合并疾病或低血糖风险高的肥胖病人,可将血糖浓度控制目标放宽到10.0~13.9 mmol/L,术前糖化血红蛋白可接受水平应达到<9.0%。
术前24 h应停用格列酮类、格列奈类和二肽基肽酶IV抑制剂。对于术前仅需单纯饮食治疗或小剂量口服降糖药即可控制血糖达标的病人,可不使用胰岛素。术前监测血糖,超过血糖控制目标时应给予胰岛素治疗。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病人,手术当天停用口服降糖药,给予胰岛素治疗。基于原胰岛素剂量,手术当天早上应给予原剂量60%~80%长效胰岛素或50%中效胰岛素,停用所有的速效或短效胰岛素[
术中需加强血糖监测,血糖浓度控制目标为7.8~10.0 mmol/L。建议术中采用葡萄糖-胰岛素-钾(GIK液)联合输注,并根据血糖变化及时调整葡萄糖与胰岛素的比例。同时需注意术中低血糖,可输注5%葡萄糖液100~125 ml/h,以防止低血糖[
参见总论部分。
减重手术病人常合并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sleep-disordered breathing,SDB),如肥胖低通气综合征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术前需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采用无创气道正压通气以改善慢性高碳酸血症等呼吸系统并发症。
肥胖病人氧储备功能和缺氧耐受性低下,加之呼吸道解剖改变以及头颈部脂肪的大量沉积,导致麻醉诱导时易发生面罩通气、喉镜暴露和气管插管困难以及由肺不张或气道阻塞导致的气管拔管后呼吸窘迫。术前应通过病史、头颈部查体和影像学检查等提高对困难气道的预测与识别。超声可动态、实时地评估声门上、声门和声门下结构,并可清晰地展现颈部软组织与气道的关系,为难以发现的困难气道提供重要的参考证据。对于高风险的困难气道病人,如颈围≥44.5 cm、BMI≥45 kg/m2、年龄>46岁、男性、高Mallampati评分等,应备好各种紧急气道管理设备,并做好使用表面麻醉下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的清醒气管插管准备。
幽门梗阻病人往往合并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或营养不良,梗阻导致的胃潴留和胃壁水肿可增加术后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并延缓胃动力恢复,影响术后快速康复。对于胃窦或幽门部肿瘤合并梗阻的病人,建议首先全面评估病人的营养状况,对于存在严重内环境紊乱或营养不良的病人,应予及时纠正。首选内镜留置肠内营养管,行管饲肠内营养支持;如肠内营养达不到蛋白质和(或)热量要求(<推荐摄入量的50%),建议术前行肠外营养以改善营养状况。对于重度营养不良病人,术前可行10~14 d的营养治疗,部分病人可延长至4周[
参见总论部分。
参见总论部分。
麻醉方案的选择和实施力求对病人的影响最小化,以促进术后康复。目前有多种麻醉方案可用于胃切除术,但现有证据尚不能确定最佳麻醉方案。全身麻醉作为最常用的麻醉方法广泛用于胃切除术,硬膜外麻醉也具有独特的优势,其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有利于术后镇痛,但仍需更多证据支持。麻醉过深不利于术后康复。BIS常用于麻醉深度监测,能否降低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尚存争议。阿片类药物常用于胃手术后病人疼痛治疗,但易产生药物依赖并影响术后肠功能恢复。椎旁神经阻滞、竖脊肌平面阻滞等外周神经阻滞均能提供有效的术后镇痛,减少术后应激反应,降低阿片类药物用量[
良好的肌松状态可提供最佳手术视野,深度肌松比中度肌松状态更利于腹腔镜手术。近期研究发现,在腹腔镜胃切除术中,深度肌松与中度肌松术后恢复质量相似,对于BMI正常的病人,不需要深度肌松[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手术创伤应激和麻醉等可致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行减重手术的肥胖病人常合并多种代谢性疾病,围术期更易发生高血糖等内环境紊乱。因此维持适宜的麻醉深度,控制应激以及实施精准麻醉管理尤为重要。围术期应密切关注血气分析结果,及时调整血糖、电解质水平、酸碱平衡和全身氧供需平衡。术中合理设置呼吸参数,进行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包括小潮气量[6~8 ml/kg(理想体重)]、肺复张手法、个体化PEEP及低吸入氧浓度(30%~40%),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
采用目标导向液体管理策略,结合每搏量变异度、脉压变异度、每搏量增加值等监测并指导容量治疗,根据术中变化随时调整[
优化的液体管理应贯穿整个围术期。围术期液体治疗的目标是维持体液内环境稳态,避免因液体过量或器官灌注不足增加术后并发症并延迟胃肠功能恢复,液体超负荷与低血容量均不利于病人康复[
术中输血不利于病人远期预后,对无适应证者,应避免围术期输血[
胃外科手术包括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手术等方式。
腹腔镜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相较于开放手术,无论是在手术安全性,还是在肿瘤学安全性方面均被证实安全可行,且具有术后恢复进食时间早和住院时间短的优势[
对于临床Ⅰ期胃癌病人,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相对于开腹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无显著差异[
目前一般认为,机器人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在术后并发症等近期结局方面效果相当,推荐有丰富经验的中心开展腹腔镜手术及机器人手术。
ICG作为一种近红外荧光染料,被波长760~785 nm的光激发后发射出波长820~840 nm的近红外光,具有较高的组织穿透力,现有的荧光腹腔镜利用其激发光与发射光波长的差异形成的荧光图像指导手术操作。小样本研究表明,ICG荧光腹腔镜在早期胃癌的前哨淋巴结活检、吻合口血供评估中显示出较好效果[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具有三维视觉、操作精准灵活以及震颤过滤等优点,随着机器人辅助手术技术的日臻成熟,近年来在胃癌治疗中也取得迅速发展。研究证实,机器人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比较,具有清扫淋巴结数目多,出血量少的优点,但手术时间长,费用高,且2种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等近期结局指标无显著差异[
肥胖病人气管拔管失败的常见原因包括气道阻塞、支气管痉挛和残留药物作用(如肌松剂、阿片类镇痛药等),术后应在半卧位下严格遵循气管拔管指证,经评估麻醉药物代谢水平后再予气管拔管。重度肥胖病人的气管拔管指征包括:(1)呼吸频率<30次/min;(2)最大吸气压<-20 cmH2O(1 cmH2O=0.098 kPa);(3)肺活量>15 ml/kg;(4)潮气量>6 ml/kg;(5)循环功能稳定(无缩血管药物支持);(6)充足的气体交换(SpO2>93%,无酸中毒);(7)残余肌松作用已完全消失(可抬头持续5 s)。肥胖病人术后易发生肺不张、低氧血症等肺部并发症,术后应监测氧合水平和通气情况,及时处理呼吸抑制等异常情况,气管拔管后早期可以给予持续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8~10 cmH2O),并给予胸部理疗改善呼吸功能,提高氧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术后需要持续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和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
常规留置鼻胃管并未降低吻合口漏和肺部并发症发生风险。相反,鼻胃管会增加病人不适,延缓术后进食时间。因此,ERAS路径中不推荐常规预防性使用鼻胃管,如若使用,可在术中留置,如吻合满意,则可在术后24 h内拔除。若吻合欠满意,须兼顾血运同时加固缝合吻合口,并须在拔除鼻胃管前排除出血、吻合口漏和胃瘫等风险。
胃手术后早期恢复经口进食具有安全性,有助于术后康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外科住院病人围术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可达10%~40%,可诱发猝死性肺动脉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等不良后果。恶性肿瘤、高龄、肥胖及血液高凝状态是DVT的危险因素。外科住院病人Caprini量表对DVT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建议胃手术病人术前常规使用Caprini量表评估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风险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Caprini评分0分为非常低危,无须使用机械或药物预防措施;1~2分为低危,可仅使用机械预防措施(弹力袜、机械充气加压泵);3~4分为中危,在无高出血风险的情况下,建议使用药物预防;≥5分为高危,不伴高出血风险的情况下,建议联合应用药物及机械预防措施。
术后病人应早期下床活动,预防Caprini评分低危及以上风险的病人VTE,动态评估病人的VTE风险及出血风险,选择1种机械和(或)1种药物预防措施,并及时调整预防策略[
术后疼痛管理对病人康复及早期出院至关重要。建议尽量避免使用阿片类药物以减少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和肠梗阻等不良反应。联合应用乙酰氨基酚和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镇痛效果较好。对于减重手术病人慎用NSAIDs,其可增加溃疡的风险,并可致吻合口愈合不良。此外,应注意对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有研究表明昂丹司琼联合地塞米松可显著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风险。
手术应激状态下胃黏膜局部微循环障碍、缺血、胆汁反流等可致屏障功能减低,形成应激性溃疡。胃手术后病人应定期检测血红蛋白及便隐血,维持内环境稳定。早期进食有助于维持胃肠道黏膜完整性,增强其屏障功能。预防性应用抑酸药可显著降低应激性溃疡后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抑酸药主要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和H2受体阻滞剂。质子泵抑制剂更可稳定升高胃内pH值,降低应激性溃疡相关出血风险,优于H2受体阻滞剂。对于胃手术后病人(全胃切除术除外),推荐静脉输注标准剂量质子泵抑制剂,每12 h 1次,至少连续3 d。
全国性的调研显示仍有68.5%的胃外科医师常规预防性留置腹腔引流管[
行胸段硬膜外镇痛的病人术后第1天拔除导尿管能显著降低感染率。无前列腺增生等排尿困难时,可术后1~2 d拔除导尿管。
参见总论部分。
开展ERAS可减少胃手术病人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但由于胃手术本身的复杂性及病人个体的差异性,实施ERAS过程中不可机械执行,应结合病人自身实际情况,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综合评价并应用ERAS路径,使ERAS更为健康、有序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