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时期是身体素质发展和全生命周期健康行为养成的关键时期,然而,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青少年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也逐年攀升,成为威胁儿童青少年健康的重要因素。《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
运动是促进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和慢性病防控的重要手段。2006年,美国儿科学会发布政策声明,强调通过增加身体活动来预防儿童青少年肥胖[
儿童青少年的健康不仅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也直接关系到亿万家庭的福祉。因此,推动防控关口前移、深化"体卫融合"成为建设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内容。现阶段,基于体卫融合促进儿童青少年慢病防控和主动健康的结合势在必行。通过将体卫融合理念贯穿于运动指南,有望在儿童青少年阶段构建一套全面促进身心健康的系统,为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也是推动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战略实现的关键一步。
本指南工作组在国际指南制订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最新研究和专家建议,制订了《基于体卫融合的儿童青少年运动指南(2024)》。本指南目前主要针对儿童青少年常见疾病,未来再进一步探讨相对少见疾病的运动指导。儿童青少年的运动应当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护理人员、运动处方师及相关工作者提供科学可行的临床实践指导,最大程度发挥运动对儿童青少年健康生长发育、慢性疾病防治的功能,实现主动健康、体卫融合的目标。
本指南成立了专家委员会、编写委员会、执笔组。通信作者潘慧和赵丽负责指导和监督指南制订的整个流程;专家委员会由儿科学、内分泌学、体育运动、康复医学、公共卫生、循证医学、教育机构等多个领域专家组成,通过开展指南流程中的共识会议,推动指南形成;编写委员会负责证据整理、推荐意见形成、指南征求意见稿形成;执笔组负责完成指南相关证据检索、质量评价、汇总和初稿撰写。指南初稿经编写委员会审议后形成指南征求意见稿,由专家委员会审阅提出修改,并形成指南终版。
综合文献回顾和利益相关人员的访谈调查结果,汇总拟定了11个临床问题。在WHO、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检索,起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8月。英文检索词包含"exercise/training/sports""children/youth/adolescents""obesity""diabetes"等,中文检索词包含"运动/锻炼/训练/体育""儿童/青少年"等。检索得到的证据采用GRADE分级体系进行证据质量评价[
证据质量等级及推荐意见的表达
分类 | 表达方式 | 具体含义 |
---|---|---|
证据质量分级 | ||
高 | A | 非常确信效应估计值接近真实值 |
中 | B | 对效应估计值有中等程度信心:估计疗效可能接近真实值,也可能有很大差别 |
低 | C | 对效应估计值信心有限:估计值与真实值可能有很大差别 |
极低 | D | 对效应估计值几乎没有信心:估计值可能与真实值有很大差别 |
良好实践声明 | GPS | 基于非直接证据或者专家经验/共识形成推荐 |
推荐意见分级 | ||
强推荐 | 1 | 明确显示干预措施利大于弊 |
弱推荐 | 2 | 实施该措施可能利大于弊 |
不清楚 | 3 | 不清楚实施该干预措施是否明显利大于弊或无论质量高低的证据均显示利弊相当 |
编写委员会成员制订推荐意见决策表,采用改良的德尔菲方法,对指南专家组专家开展两轮调查,就推荐意见达成共识。专家综合考虑证据质量、价值观和偏好、成本和资源利用、推荐意见可实施性和利弊平衡方面,对推荐意见的推荐方向及强度做出判定。
6~17岁儿童青少年。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中小学教育机构,儿童青少年及其家长,体育专业,儿童青少年卫生专业,儿科专业。
本指南以3~5年为更新周期。每3~5年,指南工作组将重新检索相关证据,如有高质量相关临床证据的发表,将组织指南专家组对证据改变临床实践或既往推荐意见的可能性进行评估,结合临床实践需要对本指南进行更新。若没有,则暂不更新,并作出相应说明。
也称体力活动,是骨骼肌产生的任何需要能量消耗的身体运动,通常包括日常娱乐、家务活动、交通通勤、职业中的体力活动等。运动则是有目的性、有计划、有规律的身体活动,目的在于提高机体的健康水平。
运动方案的制定原则可按照FITT-VP,即包括频率(frequency,F)、强度(intensity,I)、时间(time,T)和类型(type,T)等四个基本要素,以及运动量(volume,V)和进度(progression,P)两个要素。FITT-VP决定运动干预的特征和健康效益水平。运动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运动目的、身体健康水平、个人爱好习惯等多方面因素,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安全性和科学性,根据具体情况调整,以达到最佳锻炼效果。
分为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有氧运动是指能量主要来自有氧代谢的运动方式,如慢跑、柔和方式的游泳、骑车、太极拳等;而无氧运动则是指能量主要来自无氧代谢的运动方式,一般为较剧烈、短时爆发的运动,如大重量举重、快速跑等。
分为一般运动和竞技运动。一般运动是指为了促进身体健康、提高身体素质而进行的各种运动方式,如健步走、慢跑、瑜伽等;竞技运动是指为了提高运动成绩而进行的各种运动方式,如田径、游泳、篮球训练和比赛等。
分为耐力训练、力量训练、柔韧训练和灵敏训练等。(1)耐力训练主要是通过提高心肺功能和提高代谢水平等途径来帮助身体适应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其训练方法多属于有氧运动,包括慢跑、游泳、骑车,以及高强度间歇训练等,对儿童青少年来讲,强度评估可以使用主观运动强度等级量表来衡量。(2)力量训练又叫抗阻运动、阻力训练,主要是通过对抗阻力的运动来增强肌肉力量、增大肌肉体积和提高肌肉耐力等。力量训练的方法包括举重、俯卧撑、仰卧起坐等,以及各种器械训练等,其强度常用达到一次重复的最大重量(one-repetition maximum,1 RM)的百分比来衡量,1 RM即标准动作只能完成一次的重量。(3)柔韧训练是指通过特定的拉伸和推动练习来改善身体柔韧性的运动。柔韧训练可以帮助提高关节和关节性系统的活动范围,减少肌肉紧张和改善关节活动度,并有助于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柔韧训练的方法包括静态拉伸和动态拉伸。(4)灵敏训练通过变向、变速、信号反应等专门设计的复杂练习增加身体迅速、准确、协调地改变身体运动的空间位置和运动方向,提高运动技能,防止运动损伤。
通常来说,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儿童青少年可能有不同的最佳运动方案,需要根据个人情况采用多种运动方式相结合的方法提高身体健康水平。社区、学校、教师和家长应该齐心协力,积极参与并负责儿童青少年运动的组织、监督和支持,以促进更好的运动效果和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同时应增加游戏性和趣味性运动项目以增加儿童青少年的运动积极性。例如,中国传统的武术、太极拳、毽子、龙舟等运动项目兼具运动训练效果和趣味性,还可以激发儿童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此外,要重视开展集体或合作性项目,培养儿童青少年的规则意识,及正确认识输赢的健康心态和应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有助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推荐意见1】大多数健康的儿童青少年不需要额外医学评估即可开始中等强度运动。(1GPS)
【推荐意见2】部分患有慢性疾病及心理疾病的儿童青少年建议进行医学评估。慢性疾病的急性期和急性疾病时不建议儿童青少年参加运动。(1GPS)
【推荐意见3】存在胸痛、心悸、晕厥等心脑血管症状,或存在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的儿童青少年运动前需特别注意医学评估。(1GPS)
【推荐说明】对于健康儿童青少年来说,一般运动相关风险较小。美国运动医学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ACSM)出版的《ACSM运动测试与运动处方指南(第十版)》认为多数儿童青少年可以直接开始中等强度的运动,而不需要进行医学评估[
对于患有部分慢性疾病的儿童青少年,如重度肥胖、心脏病、哮喘、糖尿病,以及存在心理疾病的儿童青少年,可能面临与疾病相关的心肺功能下降等运动风险,此时建议进行运动测试并由运动专家或医学专家进行评估,以确保运动的安全性和适宜性[
【推荐意见4】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儿童青少年认知功能和执行功能,改善身体成分和代谢健康,促进心理健康,推荐儿童青少年进行有氧运动。(1A)
【推荐意见5】不适当有氧运动可能会造成运动损伤风险增加,并可能导致脱水、缺氧等症状。因此应避免过度运动。(1B)
【推荐说明】有氧运动主要以有氧代谢提供运动中所需的能量,相对于无氧运动,有氧运动具有更强的周期性,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的持续运动才能达到期望的效果。有氧运动简便易行,却能显著促进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并为成年期健康奠定重要基础。有氧运动可以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脏毛细血管数量,改善心脏血液供应,从而增强心血管功能;有氧运动可提高呼吸功能,加强呼吸运动,增加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有氧运动还具有控制与降低体重的效果,消耗多余脂肪,是最理想的控制或减轻体重的运动方式。
多项研究证明,有氧运动对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积极作用,对于患有疾病的儿童青少年更具有康复效果。在身体成分方面,尤其是对于肥胖的儿童青少年,研究表明有氧运动能够有效降低体重、体质量指数、体脂、腰围,改善血压和糖脂代谢,降低肥胖儿童青少年炎性因子水平并提高抗炎因子水平。在认知能力和执行能力方面,有氧运动能提高儿童青少年的注意力、高级认知执行功能(如抑制控制)和记忆刷新功能,改善网络成瘾等。既往研究表明,有氧运动能够带来积极情绪,改善抑郁等精神心理疾病的症状[
然而,不适当的有氧运动可能对儿童青少年身体造成损伤。过度的有氧运动可能增加受伤风险,例如扭伤、拉伤、筋膜炎、关节炎和骨折等。由于有氧运动需要身体不断地进行有节奏的运动,可能会引起过度疲劳和虚弱,甚至脱水。在特殊环境条件下,如高海拔或空气污染严重地区,可能会因吸氧不足导致身体不适或其他症状。过度的有氧运动或饥饿状态下进行有氧运动可能会导致脂肪分解过度,引发酮症。因此,有氧运动应保持适度。
总体而言,适度的有氧运动对儿童青少年有诸多益处,但需要避免过度运动,特别要注意运动损伤的防护。
【推荐意见6】儿童青少年应每天至少完成60 min中等到高强度的有氧运动,或仅做高强度有氧运动,不建议只做中等强度运动,即每周最少应3 d,每次20~60 min高强度的有氧运动。(1B)
【推荐意见7】增加运动趣味性,运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跑步、跳绳、游泳、舞蹈和骑车等,高强度运动可以进行篮球、网球、羽毛球等体育项目。(2B)
【推荐意见8】运动量未达指南要求的儿童青少年应以他们喜欢的方式逐步增加中等至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并逐渐增加运动天数和时间以降低受伤风险;已达指南运动量要求的儿童青少年可适当增加运动时长;超过指南运动量要求的儿童青少年应保持其活动水平,丰富新的运动项目,避免过度训练,降低运动损伤的可能性。(2B)
【推荐说明】儿童青少年有氧运动强度的评估建议采用Borg主观运动等级强度量表,运动强度等级范围从6到20,6表示无努力,20表示最大努力。见
主观运动等级强度量表
等级 | 主观运动感觉 | 运动强度分类 |
---|---|---|
6 | 安静、不费力 | 静息 |
7~8 | 极其轻松 | 非常低 |
9 | 很轻松 | 非常低 |
10~11 | 轻松 | 低强度 |
12~13 | 有点吃力 | 中度强度 |
14~16 | 吃力 | 高强度 |
17~18 | 非常吃力 | 超高强度 |
19 | 极其吃力 | 超高强度 |
20 | 精疲力竭 | 最高强度 |
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和美国运动医学学会《ACSM运动测试与运动处方指南(第十版)》推荐儿童青少年每周平均每天进行60 min中等至高强度的有氧运动,且每周至少3 d进行高强度有氧运动[
【推荐意见9】抗阻运动可以促进肌肉力量增强、改善代谢。对多数儿童青少年推荐进行抗阻运动。患有疾病的儿童青少年,可根据不同的用药情况制定不同的运动方案。(1A)
【推荐意见10】不适当的抗阻运动可能引起肌肉疲劳、肌肉拉伤、关节损伤等问题。此外,如果儿童青少年的骨骼和肌肉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过度的抗阻运动可能产生骨骼畸形或关节损伤等问题。(1B)
【推荐意见11】癫痫控制不佳、各类疾病导致血压异常、心率异常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儿童青少年不建议进行抗阻运动。(1GPS)
【推荐说明】抗阻运动,又称力量训练,指的是肌肉在克服外来阻力或自身体重时进行的主动性运动。最初主要应用于肌肉力量和持久度的恢复与增强,广泛应用于因多种原因导致的肌肉萎缩。过去,抗阻运动曾被认为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存在较高的运动损伤风险,因此对于其推荐存在一定争议。然而,当前的证据表明,在适当设计和监督下,抗阻运动对儿童青少年是安全且有益的。
首先,抗阻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降低运动损伤风险,增强肌肉功能和提高运动表现。研究发现,儿童和青少年运动员进行抗阻运动可有效减少运动相关损伤。其次,参加抗阻运动的儿童青少年不仅可以增加最大力量、爆发力和耐力,还可以提高骨密度、改善身体成分和整体运动表现水平。力量的增强有助于解决肌肉发育不平衡问题,如果儿童青少年时期没有接受过抗阻运动训练,可能限制青少年及成年时期的运动能力发展。再次,抗阻运动还能显著改善心血管代谢健康、身体成分,提高对伤害的抵抗力以及心理健康等[
美国儿科学会最新的政策声明[
患有疾病的儿童青少年,可根据不同的用药情况制定不同的运动方案。对于癫痫控制不佳、血压异常、心率异常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少部分患儿,由于在抗阻运动过程中,身体会消耗大量氧气和能量,增加肌肉和关节的负担,引起血压升高等,这些因素可能会刺激癫痫患者的神经系统,诱发或加重癫痫发作。血压的急剧变化也可能加重血压不稳患者的病情。因此,此类患儿在参加抗阻运动时需谨慎,甚至可能需要避免进行抗阻运动。
【推荐意见12】儿童青少年进行的抗阻运动是不少于60 min/d运动的一部分,应隔天进行,每周不少于3 d,以自身负重的抗阻训练或者小负荷的抗阻训练(即≤60% 1 RM)开始,训练量1~2组,每组8~12次慢/中速度重复至中度疲劳。(1B)
【推荐意见13】儿童可采用原地起跳、单脚/双脚跳等克服自身负重的动态热身作为抗阻训练的开始,青少年可应用弹力带、举重或俯卧撑、引体向上和平板支撑等训练。在熟练掌握抗阻运动技术动作和对训练适应后,可以以5%~10%的增量增加负荷并减少重复次数。(2B)
【推荐说明】每周3次的抗阻运动能有效改善肌肉质量。然而,关于锻炼的具体持续时间和强度尚无充足证据。儿童青少年进行抗阻运动时,建议使用小训练负荷(即≤60% 1 RM),从1~2组、每组8~12次重复开始。初始阶段应侧重于正确的动作技术学习,要包含多个维度的动作,以提高身体活动范围、平衡以及整体肌肉运动知觉(对运动中身体位置的感觉)。练习包括核心肌群的身体大肌群(如腹部、背部和臀部肌肉)。在掌握正确的动作后,再逐渐增加负荷并减少重复次数。
多项指南,包括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体育活动和久坐行为指南[
【推荐意见14】系统的柔韧训练可增加儿童青少年的关节灵活度,并可能对肌肉有积极影响。对一些特殊疾病的儿童青少年,柔韧训练可起到康复作用。(1B)
【推荐意见15】柔韧训练需要适度进行,避免过度拉伸和扭曲身体,以免造成肌肉和关节的损伤。不要过早对儿童青少年进行过强柔韧训练。(1GPS)
【推荐说明】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以及肌肉、肌腱和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可通过训练提高。柔韧素质对运动水平具有重要影响,发展儿童青少年的柔韧素质对于改善关节的灵活性和运动范围,增强肌肉的弹性和伸展性,提高速度、灵敏、协调和平衡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此外,适当的柔韧性训练可以预防肌肉疲劳和拉伤,降低运动时的意外伤害风险。
柔韧训练的方法包括静态拉伸和动态拉伸。静态拉伸是指将肌肉拉伸至特定位置后保持静止,以促进肌肉的伸展;而动态拉伸则是指通过重复的动作,如抬腿、拉伸腿和手臂等,使肌肉产生拉伸效果。既往证据表明,良好的关节活动度有助于提高竞技体育运动表现[
应当在有安全保障的条件下开始儿童青少年的柔韧训练,适度进行,逐渐增加动作的难度和持续时间,避免因过度拉伸和扭曲身体而造成肌肉、关节的损伤。不要过早对儿童青少年进行过强柔韧训练。同时也需要结合其他类型的运动,如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以全面改善身体健康。
【推荐意见16】每周不少于2~3次,进行柔韧性练习时拉伸到感觉肌肉拉紧或轻微不适,保持该姿势10~30 s;每个柔韧性练习的动作都应该重复2~4次,累计达到60 s。通过主动、助力、阻力或被动运动拉伸各个肌群和韧带,提高身体柔韧性。(1B)
【推荐意见17】儿童青少年的柔韧性练习可以在完成有氧运动或抗阻运动后进行,同时起到放松肌肉、缓解疲劳的作用。(1B)
【推荐说明】每周进行2~3 d的柔韧性训练是有效的,但每日进行柔韧性训练会带来更大收益。建议针对肩带、胸部、颈部、躯干、下背部、臀部、腿部前侧和后侧以及脚踝的主要肌肉肌腱单元进行一系列练习,整个过程可以控制在10 min左右。
柔韧性训练有助于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提高姿势稳定性和平衡能力[
【推荐意见18】过度运动可能导致肌肉、关节、神经损伤,产生身体疲劳和过度训练综合征,更有甚者可能造成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横纹肌溶解等不良后果。(1B)
【推荐意见19】长期过度运动还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并可能给儿童青少年带来心理健康问题。(1B)
【推荐意见20】儿童青少年运动中需要注意防止运动损伤。运动前保障睡眠,做好热身;运动中注意损伤防护,避免过度运动;运动后做好整理运动等,充分休息。(1GPS)
【推荐说明】尽管运动对于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有益,但不适宜的运动也可能带来负面后果。过度运动可能引发肌肉、关节和神经的损伤,包括但不限于扭伤、拉伤和骨折。过度运动和休息不足可能导致身体疲惫和虚弱,表现为肌肉酸痛、全身无力、精神萎靡等,可能导致过度训练综合征。若在运动中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经休息和补水后未见缓解,要注意发生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的可能,应尽快就医。如果出现肌痛、肌无力、浓茶色尿等情况,可能是横纹肌溶解的表现,这种状况需要紧急治疗,以避免对身体健康造成永久性损害。
除短期过度运动的不良影响外,长期过度运动还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影响正常生长发育,例如在限食女性运动员中观察到的月经紊乱。长期过度运动也可能引发睡眠紊乱、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因此,需要避免过度运动。
儿童青少年运动中受伤不可能完全避免,但在运动时需注意尽量减少受伤,应当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进行运动,保障运动前睡眠充足。在开始运动前,要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如慢跑、快走等有氧运动,并对将要使用的所有肌肉进行拉伸(每次拉伸保持10~20 s,注意避免过度拉伸)。此外,练习将要使用的特定技能,例如击打、踢腿、投掷或接球等,以增加肌肉和关节的灵活性,预防运动损伤。
在运动中,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和运动项目的要求,合理安排运动量,运动的强度、时间、频率等应该逐步增加,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和受伤;使用保护设备(例如踝关节支撑和贴带)可以减少伤害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注意场地的安全性,检查地面平整度及是否存在障碍物,以避免因场地问题导致的意外受伤;在炎热的天气中进行户外锻炼时,家长和教师应提醒儿童青少年涂防晒霜、戴帽子,并确保在运动前、期间和之后都补充足够的水分。
运动结束后,应鼓励儿童青少年逐渐降低运动强度(例如从跑步转为慢走,不要突然停止,尤其是马上坐下或躺下),并像热身时一样进行伸展运动,但需保持更长的伸展时间。另外,寒冷环境运动后应穿上保暖衣服,逐渐降低体温。如果儿童青少年运动后出现发热、呕吐、剧烈头痛或眩晕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推荐意见21】运动对超重或肥胖的儿童青少年有明确益处,包括减轻体重、改善身体成分、提高心肺功能、增加代谢健康等。(1A)
【推荐意见22】超重或肥胖的儿童青少年可以采用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联合、高强度间歇训练等方式进行减重。中小强度有氧运动可能更有助于减重。(2B)
【推荐意见23】运动与减重存在量效关系,且运动有助于防止减重效果反弹,超重或肥胖的儿童青少年应该形成长期运动习惯。(2B)
【推荐意见24】重度肥胖儿童青少年运动前应经过专家评估。超重或肥胖的儿童青少年的运动应该逐渐增加负荷量,注意防止关节损伤。(1GPS)
【推荐说明】世界卫生组织对超重和肥胖的定义是可损害健康的异常或过量脂肪累积。美国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约有32%的儿童和青少年处于超重或肥胖状态[
有氧运动有助于促进脂肪分解代谢,同时增强心肺功能。慢跑、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都是不错的有氧运动选择,可以根据儿童青少年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力量训练有助于增加肌肉质量、提高代谢率并减少体脂肪,对于超重或肥胖儿童青少年也非常有益。然而,需要谨慎控制力量训练的强度和次数,以免导致过度疲劳或受伤。循证研究表明,有氧运动与抗阻运动相结合能够带来更多益处,因此推荐超重或肥胖儿童青少年采用联合运动方式[
运动与减重存在量效关系[
多项指南均强调循序渐进原则[
【推荐意见25】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运动需要相对谨慎。在开始运动计划之前,应先咨询医生和运动方案专家,了解心脏状况和制定运动建议。(1GPS)
【推荐意见26】病情稳定的先心病儿童青少年适当运动可以带来获益,包括心血管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成年后远期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并有助于患儿心理健康。(2B)
【推荐意见27】病情较重的先心病患儿需要限制运动强度;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建议暂时不运动。(1GPS)
【推荐意见28】先心病患儿运动中需注意逐渐增加负荷,避免过度运动、极端环境运动,以免引起心脏不适或加重病情;如果运动中出现不适,需要尽快至医院就诊。(1GPS)
【推荐说明】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是指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心脏结构异常或缺陷,中国活产婴儿中先心病患病率接近9 ‰[
实际上,对经过筛查的儿童青少年,适度锻炼是安全且有益的。对儿童青少年和年轻先心病患者进行的系统评价表明,结构化的运动计划不仅可以改善先心病患者的心肺健康,而且对其整体身体、运动和心理社会发展有益,对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由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预防心脏病协会和欧洲儿科与先天性心脏病学协会联合发布的《青少年与成人先天性心脏病运动员竞技运动推荐意见》[
在早期康复阶段,可以尝试一些低强度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力量,同时不会对心脏造成太大的负担。随着身体状况的改善和活动耐力的提高,可以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和时长。在运动过程中,要适时休息,给身体充分的恢复时间。在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保持足够水分,因为脱水会增加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注意避免过度运动,避免在极端温度、湿度等环境下锻炼,如非常炎热、寒冷、潮湿或者干燥的天气,因为极端环境会给心脏带来额外的压力。接受抗凝治疗或佩戴植入装置(如起搏器)的儿童青少年应避免碰撞类运动。在进行运动的同时,要积极遵循医生的治疗和建议。如果感到不适或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此外,建议先心病儿童青少年在开始运动前咨询专业意见,获取合适的锻炼计划,并在入学前告知学校教师,以确保在学校体育课中的安全性。
【推荐意见29】对糖尿病儿童青少年,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加肌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血糖控制水平、改善心血管功能、促进骨骼与肌肉的发育等。(1A)
【推荐意见30】推荐1型糖尿病(T1DM)、2型糖尿病(T2DM)患儿每天进行60 min中度至高强度身体活动,且每周至少进行3 d的抗阻运动。(2B)
【推荐意见31】糖尿病患儿运动中需注意血糖波动的风险,尤其是低血糖。高危患儿应暂缓运动;参加运动的患儿应注意调整药物剂量和时间,避免过长时间的高强度运动,并在运动后视血糖情况及时处理。(1GPS)
【推荐意见32】糖尿病患儿应尽量避免在极端环境运动,包括高温、低温环境、高海拔环境,以及潜水运动等。(1GPS)
【推荐说明】儿童青少年糖尿病以1型糖尿病(T1DM)、2型糖尿病为多见(T2DM)。运动在管理和控制患有T1DM和T2DM的儿童和青少年代谢危险因素中具有关键作用。糖尿病患儿在运动前应咨询医生,了解自身身体状况和运动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并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定时定量的运动,以保证运动效果和身体健康。在运动前需适当进食,避免空腹运动引起低血糖。对于使用胰岛素或其他降糖药物的患者,可适当减少用量以避免低血糖发生。在运动中,要避免过度劳累和刺激,以免引起身体不适和血糖波动。运动后如果血糖降低、食欲增加,可以适当调整饮食结构,保持饮食平衡。
运动可降低T1DM和T2DM的儿童青少年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为0.3%~0.5%,并有助于降低过早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的风险、提高心血管和心肺健康、增强肌肉质量和力量、减少肥胖、增加骨密度、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心血管风险、提高整体幸福感,并可延长新发糖尿病患儿的缓解时间[
冬季冰雪运动和夏季运动中,需注意环境温度对胰岛素吸收和血糖水平测定的影响。高海拔运动可能导致血糖异常,同时运动和压力也会影响激素负反馈反应。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患儿在此类环境中需特别注意控制血糖波动风险。在进行潜水前和潜水期间,需密切监测血糖水平,并备好胰岛素和碳水化合物以便及时注射或补充[
儿童青少年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运动对提升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水平和慢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具有积极作用,可以有效提高患有慢性疾病的儿童青少年的生活质量。应当积极践行"体卫融合"路径,推动运动成为儿童青少年慢病防控和健康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对于一般的儿童青少年,推荐进行有氧运动、抗阻运动、柔韧训练等来提高健康水平。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儿童青少年,应当根据疾病特点和个人情况进行特定的运动计划、科学地实施,并进行严格监控,以促进康复和增进整体健康。基于体卫融合的儿童青少年运动指南将致力于打破传统运动指南的狭隘框架,更全面地关注儿童青少年的健康与成长,促使他们在运动中获得更多的益处,为未来健康社会的建设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