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指主要由脑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包括从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到痴呆的整个过程,可以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共病[
我国60岁及以上人群中痴呆患病率为6.0%,其中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为1.6%,是仅次于AD的常见痴呆类型[
本指南制订由中国卒中学会血管性认知障碍分会发起,邀请全国38名神经病学专家根据美国心脏学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美国卒中协会(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ASA)指南标准化评级系统,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指南的定义,通过系统文献检索、证据质量评价,结合临床医学实践,于2023年7月启动撰写工作,共开展了三轮沟通,对指南进行论证、反馈和修改,对有争议的推荐意见多次讨论后于2024年4月定稿。
本指南旨在推动神经科、老年科、全科医学、精神科、康复科、心内科等相关科室临床医师规范VCI的临床分型、诊断标准和防治策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减轻社会负担。
本指南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及管理机构组织开展VCI患者诊治工作。本指南的使用者包括但不限于各级医疗机构参与VCI预防、诊断、治疗及管理的医护人员,应用目标人群为VCI患者。
指南制订工作组成立了证据检索与评价小组,针对VCI诊断、干预、治疗等方面检索了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等英文数据库和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检索关键词为“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cerebral small vascular disease”“post 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diagnosis”“epidemiology”“management”“treatment”“血管性认知障碍”“血管性痴呆”“卒中后认知障碍”等。文献纳入标准随机对照研究、非随机观察性或注册研究、荟萃分析、临床病例或队列研究、专家共识等。此外,工作组还对VCI诊断和治疗相关综述和指南的参考文献进行检索,参考了《血管性认知障碍的诊断标准:国际血管性行为与认知障碍学会(VASCOG)声明》《血管性认知障碍分类研究共识(VICCCS)》《卒中后认知障碍:AHA/ASA科学声明》《2019年中国血管性认知障碍诊治指南》《血管性认知障碍诊治指南》[
本指南按照《中国制订/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指导原则(2022版)》[
AHA/ASA推荐中使用的推荐等级和证据水平标准(2019更新)[
推荐等级 | 详细说明 | 证据水平 | 详细说明 | |
---|---|---|---|---|
Ⅰ类(强烈推荐)获益>>>风险 |
应当推荐是有益(有效/有利)的 在大多数情况下应该对大多数患者实施或管理与B方案/治疗相比,应当选择A方案/治疗 |
A级 |
1个以上高质量RCT研究 基于高质量RCT研究的荟萃分析 被高质量注册研究证实的1个或多个RCT研究 |
|
Ⅱa类(中度推荐)获益>>风险 |
是合理的可能是有益(有效/有利)的 与B方案/治疗相比,选择A方案/治疗是合理的,相对于B方案/治疗,可优先考虑A方案/治疗 |
B-R级 | 基于1个或多个中等质量RCT研究基于中等质量RCT研究的荟萃分析 | |
Ⅱb类(弱推荐)获益≥风险 | 可考虑/可能是合理的/有效性尚不明确 | B-NR级 |
基于1个或多个设计执行良好的非随机研究、观察性研究或注册研究 基于这些研究的荟萃分析 |
|
Ⅲ类:无获益(不推荐)获益=风险 | 基于A级或B级证据不推荐/不应该进行/该治疗/方案无效/无益不应该对患者实施或管理甚至很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 | C-LD级 |
设计或实施中有方法学缺陷的随机或非随机的观察性或登记研究 基于此类研究的荟萃分析人类受试者的生理或机制研究 |
|
Ⅲ类:有害(强烈不推荐)风险≥获益 | 有潜在的风险可能造成伤害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不应该对患者实施或管理 | C-EO级 | 基于临床经验的专家意见形成的共识 |
注:推荐意见的证据等级为B或C并不代表推荐程度弱,因为指南或共识中提到的很多重要的临床问题并不能通过临床试验证实;因此,即使缺乏RCT,有些检验和治疗的有效性仍然可能达到非常一致性的意见;干预的结果或预后应该是明确的(改善临床结果、或提高诊断准确性或增加预后信息);针对比较性推荐意见(仅适用于Ⅰ及Ⅱa类推荐,A或B级证据),证据应当来自直接对比两种方法/治疗的研究;AHA/ASA为美国心脏学会/美国卒中协会;RCT为随机对照试验;R为随机;NR为非随机;LD为有限的数据;EO为专家意见
VCI按照临床严重程度分为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VMCI)和VaD[
参照2018年由全球27个国家的专家共同参与制订的VCI分类共识(guidelines from the vascular impairment of cognition classification consensus study,VICCCS),本指南对VCI的临床分型进行了更新,主要根据其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将VCI分为四个亚型[
VCI的病因多样,2011年发布的《血管性认知障碍诊治指南》中推荐采用病因分型对VCI进行诊断,其中包括危险因素相关性VCI、缺血性VCI、出血性VCI、其他脑血管病性VCI和混合性VCI[
在卒中事件后6个月以内出现并持续存在3个月以上的认知相关症状,同时伴有局灶性高级皮质功能障碍和(或)神经功能缺损体征。认知障碍的表现与卒中病灶大小和部位密切相关;认知相关症状也可在数次卒中事件后累积出现,呈阶梯式或波动样进展。
部分患者无明确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事件,隐匿起病,缓慢进展。多见于CSVD导致的皮质下缺血性VCI。特征性的认知减退模式以注意力、信息处理速度和执行功能的早期受损为特点,可伴随情感、行为和人格障碍,表现为淡漠、激惹和抑郁等;也可伴随步态障碍,如走路不稳、拖曳步态或小碎步,查体可见运动迟缓、冻结步态及转身困难等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表现;或尿频、尿急等不能用泌尿系统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解释的括约肌功能障碍;也可伴有强哭强笑、吞咽呛咳、构音障碍等假性球麻痹的症状或体征。
VCI的诊断分为四个步骤:(1)确认是否存在认知相关症状;(2)确定是否存在血管性脑损伤的依据;(3)明确血管性脑损伤与认知相关症状的因果关系;(4)对VCI的严重程度和临床亚型进行分型。本指南推荐对VCI的诊断采用以下标准:
1.具备VCI诊断的三个核心要素:(1)存在认知相关主诉,且神经心理学测定也存在1个或多个认知域受损;(2)存在血管性脑损伤的证据:包括血管危险因素、卒中病史、脑血管损伤神经症候群、脑血管损伤的影像学证据,以上各项不一定同时具备;(3)血管性脑损伤在认知障碍中占主导地位:尤其在合并AD病理表现时,应明确血管性脑损伤在认知障碍中的主导作用,临床特征需要符合下列情况之一:①突发起病,认知障碍的发生在时间上与1次或多次脑卒中事件相关,呈阶梯式或波动样进展,且认知障碍在卒中事件后6个月以内出现并持续存在3个月以上;②无明确卒中或TIA事件,隐匿起病,缓慢进展,受累的认知域主要为信息处理速度、复杂注意力/额叶执行功能,伴有以下特征时可作为支持点:A.早期出现的步态异常,包括平衡障碍或反复跌倒;B.早期出现尿频、尿急或其他不能用泌尿系统疾病解释的症状;C人格或情绪改变,如意志力丧失或抑郁[
2.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其改变符合VASCOG最低影像标准[
(1)具备VCI诊断的三个核心要素。(2)未行头颅MRI检查,或头颅MRI影像学改变不足以完全解释认知障碍。
(1)头颅MRI检查未见异常。(2)存在可以解释认知障碍的其他疾病,且是导致认知障碍的首要原因:包括脑肿瘤、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脱髓鞘性疾病、内科系统性疾病或代谢异常。(3)首次诊断认知障碍前3个月内存在明确的中毒病史或药物、酒精的滥用/依赖。
1.VMCI:符合VCI诊断标准,不影响日常生活的独立性(IADL或ADL正常或轻微受损),但是为了保持独立性,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或代偿性措施。
2.VaD:符合VCI诊断标准,严重程度影响到日常生活的独立性,同时要排除脑卒中相关感觉/运动障碍所致的日常生活能力受损。
VCI临床诊断的建立需要包括以下几个过程:(1)详细的病史询问:包括认知障碍和脑卒中事件的起病时间、两者之间的时序关系;关注认知障碍的起病形式、临床表现、进展方式、诊治经过及临床转归;询问认知障碍对日常生活独立性的影响;关注认知相关其他主诉:如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BD)、运动障碍、吞咽功能、精神症状、大小便功能等;在既往史方面,重点关注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和饮酒史等);最后还需询问是否存在认知障碍及卒中家族史。(2)仔细的体格检查:是否存在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平衡障碍、步态障碍、震颤、构音障碍和假性球麻痹等体征。(3)全面的认知评估:确认存在认知障碍的客观证据,同时对日常生活的独立性和精神行为情况进行测评。(4)完善的影像学检查;头颅MRI检查[包括T1WI 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和弥散加权成像(DW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是VCI影像诊断的“金标准”,通过影像检查明确脑血管性损伤是否符合VCI的最低影像诊断标准;需对血管和血流灌注情况进行评估,明确颅内外大血管病变情况;必要时还需对患者进行心脏评估,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明确是否存在心源性病变证据。(5)全面的实验室检查:旨在排除其他可导致认知障碍的潜在病因,如自身免疫性脑炎、甲状腺功能异常、神经梅毒、维生素缺乏等代谢、免疫和感染性疾病。建议至少包含以下检验项目: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B1、甲状腺功能、血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抗体及梅毒相关抗体。必要时进行脑脊液相关检查;有脑血管病或认知障碍家族史者,推荐完善基因检测。VCI临床诊断路径见
注:MRI为磁共振成像;VASCOG为国际血管性行为与认知障碍学会;VCI为血管性认知障碍;IADL为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ADL为日常生活能力;VMCI为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VaD为血管性痴呆;AD为阿尔茨海默病;PET为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术;RBD为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DLB为路易体痴呆;PSCI为卒中后认知障碍;MICI为多发梗死性认知障碍;SIVCI为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认知障碍;MixCI为混合型认知障碍
神经心理评估是识别和诊断VCI的重要方法,也是观察疗效和转归的重要工具。根据临床应用和研究的需求,可以使用不同的测验进行评估。使用快速神经心理筛查工具[如简易认知量表(mini-cog)、痴呆筛查问卷(AD8)、画钟测验等],可以在门诊或病房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初步筛查。简明智能状态检查(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是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认知筛查工具,其中MoCA对识别VMCI优于MMSE,MoCA可根据患者受教育年限选择北京版,8.1版[
当在筛查中发现患者存在可疑认知障碍时,全面的神经心理评估可以进一步识别受损的认知域。VCI患者的全面评估应包括认知功能(执行功能、注意力、语言功能、记忆功能和视空间能力等认知域)、ADL和精神行为症状。由于VCI病灶部位差异性,卒中相关高级皮质功能障碍和(或)神经功能缺损体征如失语、忽视、肢体瘫痪、视力视野受损等会对神经心理评估结果造成影响[
血管性认识障碍(VCI)神经心理评估推荐量表
评估认知域 | 推荐评估量表 | 可选评估量表 | 伴有神经缺损症状的心理量表推荐 | ||
---|---|---|---|---|---|
肢体瘫痪 | 视力视野受损 | 失语、忽视 | |||
筛查 |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 | 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 | MMSE/长谷川痴呆量表修订版(HDS-R) | MoCA-盲人版 | 牛津认知筛查(OCS-P) |
注意与处理速度 | 连线试验(TMT-A) | 数字符号转换测验 | 数字符号转换测验(口语版) | 数字广度(DST) | - |
执行功能 | 连线试验(TMT-B) | 交替流畅性测验 | 交替流畅性测验 | 交替流畅性测验 | - |
语言功能 | 波士顿命名测试第2版(BNT-2) | 动物流畅性测验(ANT) | BNT-2 | ANT | - |
学习记忆能力 | 听觉词语学习测验(AVLT) | 简易视觉空间记忆测验 | AVLT | AVLT | - |
视空间能力 | 画钟试验(CDT) | Rey-Osterrieth复杂图形测验 | 线方向判断(JOL) | - | - |
日常生活能力 | 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IADL)/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 | - | - | - | - |
精神行为 | 神经精神问卷(NPI) | - | - | - | - |
情绪 |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 9条目患者健康问卷(PHQ-9) | - | - | - |
注:“-”为无相关内容
神经心理评估随访取决于患者个体和医疗环境,但通常推荐每6~12个月随访,伴有精神行为症状的患者随访可以更频繁。每次就诊并非所有领域都需要进行评估,但推荐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全面评估。
1.VCI的影像评估:神经影像是VCI风险预测、病因病理诊断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方法之一。头颅MRI在识别脑血管性损伤、鉴别认知障碍病因方面的灵敏度高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被视为VCI影像诊断的“金标准”[
2.VCI的影像诊断标准:诊断VCI推荐使用VASCOG影像学诊断标准,需至少具备以下影像学表现之一:(1)1个大血管脑梗死足以导致VMCI,而诊断VaD往往需要2个或多个大血管脑梗死;(2)单个广泛的或者关键部位(一般位于丘脑或基底节区)的脑梗死,可能足以诊断为VaD;(3)2个以上脑干以外的腔隙,1~2个关键部位的腔隙,或者1~2个非关键部位的腔隙同时合并广泛的WMH;(4)广泛或融合的WMH;(5)关键部位的脑出血,或者2个及2个以上的脑出血;(6)以上形式的组合。应当注意的是,在VCI的诊断体系中,这些神经影像学发现必须结合临床症状,并且必须考虑其性质、严重程度和位置。
近年来,随着MRI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MRI模态开始应用于研究和临床。例如,扩散张量成像(DTI)[
利用新兴技术和智能设备收集多维度数字化数据,有望成为评估VCI的新手段[
VCI病因复杂,涉及血管危险因素、卒中事件及AD等非血管性神经退行性病变参与的复杂病理生理学过程。因此,对于VCI的预防需兼顾卒中事件和认知障碍两方面。
1.控制血管危险因素(vascular risk factors,VRFs):VRFs是VCI最重要的可调控危险因素。VRFs通常包括高血压[
降压治疗与VCI之间的相关性在多个RCT研究中结果不一致。NICE(Nutritional Intervention for Cognitive Enhancement)研究[
2.其他因素:受教育水平较高的老年人发生认知障碍与PSCI的风险均较低[
在评估痴呆和VCI的风险时,个体同时存在多个风险因素的联合效应比单独的风险因素更能预测认知下降。因此,预防VCI的策略应注重可调控的VRFs,并特别关注多模式干预[
1.药物治疗:VCI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胆碱酯酶抑制剂和非竞争性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改善微循环、神经保护和传统医学治疗也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
(1)VCI的一线用药:鉴于VCI和AD在神经病理和神经化学机制方面有一定重叠性,目前主要将已获批准治疗AD的两类药物: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加兰他敏、卡巴拉汀等)和NMDA受体拮抗剂(美金刚)应用于VCI。一项纳入8项RCT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经过6个月的治疗周期,多奈哌齐5 mg或10 mg对VCI患者的认知功能均有改善作用,10 mg对认知改善的效果更显著,但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2)VCI其他辅助用药:①改善微循环:一项RCT研究显示6个月的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有助于改善CSVD相关的轻度VCI患者的整体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2.精神行为及其他非认知症状治疗:VCI相关精神行为症状治疗循证依据较少,可参照AD患者精神行为异常的处理方式。当VCI患者出现轻微精神行为症状时,应分析原因,首选非药物治疗,包括环境和社会心理干预等[
3.非药物治疗:其他可能有效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治疗措施包括非侵入性神经调控、认知运动双重任务训练、计算机辅助的认知训练等。非侵入性脑刺激包括经颅磁刺激和经颅直流电刺激[
本指南旨在推动神经科、老年科、全科医学、精神科、康复科、心内科等相关科室临床医师建立规范的VCI临床诊疗路径;推动统一规范标准下全国多中心VCI纵向队列的建立、深入探索VCI临床转归与多模态脑影像、血液生物学标志物及多维度临床表型之间的关联;并在队列建设的基础上开展高质量RCT研究;推动VCI基础研究相关成果的临床转化;促进适于国人的VCI精准诊断与防治体系的建立,提高我国VCI防治水平,降低疾病负担。本指南仅代表参与编写及讨论的专家的观点。指南内容仅用于指导临床医师实践,不具有法律约束性质。指南内容是该领域的阶段性认识,今后会根据新的临床证据随时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