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瓷材料不仅具有优越的美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而且具有满足临床要求的力学性能,已经成为口腔临床最常用的修复材料[1]。但目前临床上对全瓷材料的分类、适应证及粘接处理等还存在很多困惑,影响全瓷材料的正确选择和使用。针对以上全瓷材料的临床应用问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美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口腔材料专业委员会,组织口腔修复学、口腔材料学、口腔种植学及口腔美学等多学科专家,共同制定以下全瓷美学修复材料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以期帮助广大口腔医师在临床工作中能根据具体病例选择正确的全瓷材料。
口腔临床应用的全瓷材料分类方法很多,可以从材料的化学成分、微观结构、加工方法、修复体结构等不同方面对口腔全瓷材料进行分类。为了更加便于口腔医师在临床上进行全瓷材料的选择,本共识主要根据全瓷材料的化学组成和微观结构进行分类。
按照全瓷材料的化学组成和微观结构的不同,可以将全瓷材料分为以下三大类。
玻璃基陶瓷以玻璃相为主,或在玻璃相中添加或生长白榴石、二硅酸锂等晶体[2]。目前口腔临床应用的玻璃基陶瓷材料主要有长石质瓷(feldspathic porcelain)和玻璃陶瓷(glass-ceramics)两大类。长石质瓷是最早应用的牙科陶瓷材料,由高岭土、石英和天然长石组成,以玻璃成分为主,具有良好的半透明性等美学性能,但是力学强度较低[3]。长石质瓷常用于制作前牙烤瓷贴面以及双层结构全瓷冠的高强度内冠表面的饰瓷。玻璃陶瓷是在玻璃相中添加或生长白榴石、二硅酸锂等晶体,材料力学强度明显增加,同时具有良好的半透明性等美学性能[3,4]。玻璃陶瓷临床应用适应证较广,常用于制作美学要求较高的修复体,如前牙和前磨牙的全瓷冠、贴面等,也可以用于制作后牙嵌体、高嵌体、贴面等。
多晶陶瓷主要组成为晶体相结构,一般完全不含玻璃相成分。多晶陶瓷含有的晶体相成分主要分为氧化铝和氧化锆两大类[2]。目前临床常用的是氧化钇部分稳定的四方相氧化锆陶瓷。
氧化锆陶瓷可以分为传统氧化锆和高透氧化锆两大类。传统氧化锆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但半透明度低、美观性较差。可用于制作单层结构的磨牙氧化锆全冠,或用于制作双层结构全瓷冠的氧化锆内冠。高透氧化锆通过改变晶相结构、晶体颗粒、烧结温度等方法提高其半透明性,力学强度有一定下降,但仍高于目前临床应用的玻璃陶瓷[5]。高透氧化锆可用于制作美学要求较高的前磨牙甚至前牙单层结构的氧化锆全冠。
影响临床选择的全瓷材料性能参数主要有材料的强度、半透明性和弹性模量等。
强度是影响全瓷材料选择的重要因素,后牙力大需要强度较高的全瓷材料,前牙力相对较低,可以选择强度略低的全瓷材料。反映材料强度性能的参数很多,弯曲强度是反映全瓷材料强度的常用指标[8],本共识仅列举全瓷材料的弯曲强度。临床常用全瓷材料的弯曲强度见图1,不同的商品可能会有一定的差异[1,6,9]。
注:A为长石质瓷;B为树脂基陶瓷;C为白榴石增强型玻璃陶瓷;D为二硅酸锂增强型玻璃陶瓷;E为高透氧化锆;F为氧化锆
半透明性是牙齿重要的美学性能,是全瓷材料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釉质和牙本质具有不同程度的半透明性,釉质的半透明性较高。前牙的美观要求高,需选择与天然牙半透明性匹配的半透明性较高的全瓷材料;后牙美观要求略低,对全瓷材料半透明性的要求可适当降低。临床常用全瓷材料的半透明性分布范围见图2,不同的商品可能会有一定的差异[10,11,12]。
注:A为氧化锆;B为高透氧化锆;C为二硅酸锂增强型玻璃陶瓷;D为树脂基陶瓷;E为白榴石增强型玻璃陶瓷;F为长石质瓷
弹性模量是描述固体材料抵抗形变能力的物理量。在同样受力的情况下,全瓷材料的弹性模量越高则材料的形变量越小,反之全瓷材料的弹性模量越低则材料的形变量越大。
与牙体硬组织相比,树脂基陶瓷的弹性模量近似于牙本质,而玻璃基陶瓷的弹性模量近似于釉质。冠内固位修复体在受力时可对周围牙体组织产生有害的拉应力,容易造成牙齿劈裂[7]。制作冠内固位修复体的全瓷材料弹性模量越高,修复体受力时传递至周围牙体组织的应力越大[7]。因此,临床上不宜选择弹性模量过高的全瓷材料制作冠内固位修复体。临床常用全瓷材料的弹性模量分布范围见图3,不同的商品可能会有一定的差异[1,6,9]。
注:A为牙本质;B为树脂基陶瓷;C为釉质;D为长石质瓷;E为白榴石增强型玻璃陶瓷;F为二硅酸锂增强型玻璃陶瓷;G为氧化锆
玻璃基陶瓷是目前临床用于制作前牙瓷贴面最适宜的全瓷材料[1],包括玻璃陶瓷和长石质瓷,具有良好的美学性能,同时还具有良好的粘接性能,与树脂水门汀之间可形成可靠粘接。
目前临床常用的是二硅酸锂增强型玻璃陶瓷,可以单纯为玻璃陶瓷,也可以根据牙齿的美学要求,在切端和唇面添加长石质瓷制作的饰瓷。
目前临床上常规氧化锆常用于制作前牙和前磨牙双层结构全瓷冠的内冠,氧化锆内冠表面为长石质瓷制作的饰瓷。
高透氧化锆可以设计为单层结构的全瓷冠,也可以根据牙齿的美学要求在切端和唇面添加长石质瓷制作的饰瓷。
具有良好的美学性能和粘接性能,但由于其强度略低,适用于粘接面主要为釉质的牙齿。釉质可为玻璃陶瓷贴面提供良好的粘接固位和强度支持[15]。
氧化锆的强度高,可用于粘接面主要为牙本质的牙齿。但由于其粘接性能低于玻璃陶瓷[16],建议边缘适当向龈方延伸,增加轴面覆盖面积,以增加机械固位,同时增加粘接面积,增强粘接固位。
常规氧化锆作为双层结构全瓷冠的内冠,外面为长石质瓷制作的饰瓷。由于长石质饰瓷的强度较低,要注意饰瓷的崩瓷问题[17]。目前临床越来越多地使用常规氧化锆制作单层结构的全瓷冠。
力较小而美学要求较高的病例可选用高透氧化锆制作单层结构的磨牙全瓷冠。
后牙嵌体等冠内修复体应慎用弹性模量过高的全瓷材料,特别是根管治疗后牙齿或者剩余牙体组织薄弱的牙齿,以减少受力后牙齿劈裂的可能[7]。临床可以选择玻璃陶瓷和树脂基陶瓷,玻璃陶瓷弹性模量近似牙釉质,树脂基陶瓷弹性模量近似牙本质。
这里以三单位固定桥为例。前牙和前磨牙可选用二硅酸锂增强型玻璃陶瓷、高透氧化锆制作单层结构的全瓷固定桥,也可选用常规氧化锆制作双层结构全瓷固定桥。磨牙可选常规氧化锆制作单层结构的全瓷固定桥。
粘接是决定全瓷修复体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粘接不仅可以为全瓷修复体提供良好的固位,还可以影响全瓷修复体的美观和边缘封闭[16]。临床上可以通过提高机械固位力和化学结合力获得全瓷修复体理想的粘接效果[16,18,19]。
1.1 对全瓷修复体组织面进行氢氟酸酸蚀可使表面粗化,有利于形成微机械嵌合[18]。
1.2 全瓷修复体组织面经氢氟酸酸蚀后还应涂布硅烷偶联剂,以利于全瓷修复体与树脂水门汀之间形成化学结合[18]。
2.1 对氧化锆全瓷修复体组织面进行喷砂形成微机械嵌合,但由于过度的机械处理会影响氧化锆材料的力学性能,因此喷砂压力不宜过高,一般不超过3个大气压;喷砂材料一般选择直径小于50 μm的氧化铝颗粒;喷砂时间一般为20 s[16]。
2.2 氧化锆组织面喷砂后涂布10-甲基丙烯酰氧癸基二氢磷酸酯(10-methacryloyloxydecyl dihydrogen phosphate,MDP)等磷酸酯类前处理剂形成化学结合[16]。
树脂基陶瓷的表面粘接处理一般是由其玻璃相含量多少决定。玻璃相含量较多的树脂基陶瓷材料,采用氢氟酸酸蚀结合硅烷偶联剂;玻璃相较少或不含玻璃相时,则进行喷砂表面粗化处理[19]。
共识专家组名单(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陈江(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陈智(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陈小冬(大连市口腔医院);陈亚明(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傅柏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樊聪(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高旭(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黄翠(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黄慧(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侯本祥(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李志安(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林红(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李鸿波(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刘峰(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马楚凡(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孟玉坤(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孙凤(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谭建国(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吴哲(广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徐欣(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赵克(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
执笔 谭建国、刘晓强、史佳敏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