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对肾脏肿瘤组织发生学和分子遗传学研究地不断深入,人们对肾细胞癌有了新的认识。2012年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rological Pathology,ISUP)肾肿瘤分类共识会议以及2016版WHO泌尿与男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就肾细胞癌分类、标本处理和分期的一些问题达成了一系列的共识[1,2,3,4,5],涉及问题与患者临床处理和预后密切相关。除了组织学类型,病理分期也是决定肾细胞癌患者临床预后的重要因素。病理分期取决于肿瘤大小、邻近结构是否存在浸润,静脉内是否存在癌栓以及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状态。正确处理肾癌切除标本是肿瘤准确分期的基础。第8版AJCC肾细胞癌的TNM分期系统对前一版分期系统做了一些重申和更新,其内容应体现在我们日常诊断实践和病理报告中。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泌尿与男性生殖学组(筹)专家委员会讨论了以上这些变化,并就我国肾细胞癌的切除标本处理和病理报告标准模板达成了专家共识。
一、标本大体检查步骤(图1) |
1.核对标本送检信息; |
2.还原标本解剖位置,并确定肿瘤位置; |
3.剥离肾脂肪囊,如与肿瘤粘连不要强行剥离; |
4.肿瘤处覆盖的肾被膜或不能剥离的脂肪囊软组织切缘墨汁染色; |
5.观察和测量肾脏大小,输尿管长度及直径,并取输尿管断端(横断面)切缘; |
6.寻找肾静脉,观察有无血栓及瘤栓,并取肾静脉的横断面切缘,然后纵行剪开肾静脉; |
7.沿矢状面自肾门部通过静脉系统切开肾脏,暴露肾盂、肾盏及肾实质; |
8.观察并记录肿瘤的部位、形状、最大径、质地、颜色、界限、浸润范围及与肾盂、肾窦脂肪、肾实质关系(注意应该多切面观察); |
9.寻找、分离肾周围淋巴结,记录淋巴结数量及大小; |
10.多切面观察肿瘤以外肾脏组织有无其他病变; |
11.观察肾上腺有无肿瘤侵犯。 |
二、标本取材(图2) |
1.肾实质肿瘤取材:最少取3个蜡块(连同周围组织,包括肾实质与肾盂或肾窦,较大的肿瘤间隔1 cm至少取1个蜡块); |
2.肿瘤与肾周脂肪的垂直交界面的取材:浸润肉眼可辨,则取材代表性区域;大体无法确定,应对可疑区域广泛取材显微镜下证实; |
3.非肿瘤性肾实质:需要取2个蜡块,包括邻近肿瘤以及远离肿瘤的肾实质; |
4.肾静脉:横断面切缘取1块,如果有癌组织黏附静脉壁,则单独另取2块; |
5.肾上腺取材:1~2个蜡块; |
6.输尿管横断面切缘:取1个蜡块(注意:输尿管病变要根据情况,有时候需要把输尿管按照近端到远端的顺序依次取材); |
7.淋巴结全部取材。 |
肾细胞癌标本主要包括根治性肾脏切除标本和部分肾切除标本。前者一般包括整个肾脏、部分输尿管残端、肾门部大血管残端组织、肾窦和肾周脂肪组织、肾上腺组织以及包绕的Gerota筋膜;后者可仅为单纯的肿瘤剜除术标本,或包括部分肾盂、肾盏组织的部分肾脏切除标本。标本取材之前应用足量3.7%中性甲醛液固定过夜,并用墨汁对切缘进行标记。标记切缘有两种方法,一是选择性标记,即仅标记可疑肿瘤累及的切缘,二是将整个标本的外表面全部标记。对部分肾切除标本进行选择性标记时需要注明肾实质切缘,如果标本含有一部分肾周脂肪也需要标记。对于根治性肾脏切除标本,沿矢状面自肾门部通过静脉系统切开肾脏,暴露肾盂、肾盏及肾实质,观察并记录肿瘤的部位、形状、切面质地、性状、界限,浸润范围及与肾盂、肾窦脂肪、肾实质、肾被膜的关系。
肿瘤最大径与TNM分期直接相关,准确地测量肿瘤的最大径具有重要的预后意义。测量肿瘤最大径之前,需要对肿瘤进行连续切开,仔细寻找肿瘤最大切面并记录最大径,尤其应注意分期的阈值4 cm、7 cm、10 cm。测量肿瘤大小时除了包括主肿瘤的大小外,如果主瘤侵犯至肾周脂肪和肾窦,应该把受累的这些成分也计入主瘤直径,而肾静脉或腔静脉癌栓的大小无需测量,也不包括在肿瘤的大小之内。较小的卫星结节也不计入主瘤直径。
肾肿瘤的取材需要对肿瘤与邻近结构(如肾周脂肪、肾窦、肾静脉及邻近肾实质)的交界面和大体上显示不同颜色和质地的区域进行取材。对于取材数目,基本原则是每1 cm肿瘤至少取1个组织块,每个肿瘤至少3个组织块(可视具体情况不同而不同),不足3块的肿瘤应全部取材。当存在多个肿瘤时,应该至少测量和取检最大的5个结节。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限制,当任何肿瘤出现不同的大体特征时,均应进行额外的取材。对于部分肾切除标本,若肿瘤距切缘<1 cm的,于肿瘤与切缘最近处纵向取材最少1块(一端为肿瘤,一端为切缘),肿瘤距切缘≥1 cm者,与距肿瘤最近处切缘横向取材最少1块。
肾周脂肪位于肾被膜外和Gerota筋膜内。肾周脂肪的数量依切除标本不同而异,肾上腺常位于肾上极内侧的肾周脂肪内。肾细胞癌由于膨胀性生长常常造成肾轮廓的变形并对肾周脂肪组织形成挤压之势,但如果肿瘤周围存在清楚的推挤状边界,即使瘤体超出肾皮质外界到达肾周脂肪内也不足以诊断为肾周脂肪的浸润。大体上肾周脂肪浸润表现为肿瘤轮廓不规则,与脂肪组织边界不清,或者脂肪内出现多灶性的不规则肿瘤结节。ISUP认为大体上评估肾周脂肪浸润的最佳办法是对肿瘤与肾周脂肪的垂直交界面进行多切面检查,若大体上明确存在浸润,则取材代表性区域,若大体无法确定是否浸润,广泛取材并在显微镜下证实。
肾窦脂肪是位于肾中央部位肾盂肾盏系统与肾实质之间的肾周脂肪组织,其内含有丰富的淋巴血管系统。肾窦脂肪浸润是肾细胞癌常见的肾外扩散方式之一。如果取材仔细,超过90%的直径大于7 cm的透明细胞肾细胞癌存在肾窦脂肪的浸润。尽管在过去20年中,人们逐渐认识到评估肾窦脂肪浸润对肾癌分期的重要性,但是对于取材方法和数量并未达成一致。ISUP共识意见认为,如果大体检查怀疑但无法明确有无肾窦脂肪浸润,那么至少在肿瘤与肾窦交界处取材3个蜡块;如果大体上已明确肾窦侵犯或明确没有侵犯,那么只需在肿瘤与肾窦交界面取1块即可。
第8版AJCC TNM分期系统定义肾静脉浸润(pT3a)为肿瘤侵入肾静脉或其节段分支,因此需要对肾静脉取材。肾肿瘤标本切除和固定后,由于血管回缩,此时血管断端如果出现癌栓可能并非真正的切缘阳性,而是血管收缩后引起的假象。ISUP对于肾静脉切缘的取材方法基本达成了共识,即当大体上怀疑静脉附壁癌栓时,再对癌栓进行切片取材,只有真正的血管切缘上存在附壁癌栓并在显微镜下证实才是肾静脉切缘阳性。腔静脉肿瘤浸润为pT3c期肿瘤,定义为大体上肿瘤扩散入横膈以上的腔静脉或浸润至腔静脉壁内。横膈以下的腔静脉有癌栓但无静脉壁内的浸润为pT3b期肿瘤。因此如果送检标本仅指明为"腔静脉癌栓",病理医师需要证实其内有无肿瘤成分,并且确定有无腔静脉壁内浸润,因为横膈以下的腔静脉癌栓如果存在静脉壁浸润,肿瘤分期由pT3b上升至pT3c。取材至少2个蜡块以寻找静脉壁侵犯的证据。
非肿瘤性肾实质需要取材,包括邻近肿瘤以及远离肿瘤的肾实质,主要目的在于评估是否伴有非肿瘤性的肾疾病,包括肾小球疾病、肾小管间质性疾病以及血管性疾病等。
2002年第6版TNM分类中将肾上腺内见到肿瘤组织定义为pT3a期,之后的研究发现肿瘤侵及肾上腺比肾周脂肪浸润的病例预后更差,因此与第6版分期相比,第7版和第8版AJCC TNM分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将肾肿瘤直接浸润至肾上腺归为pT4期,转移至肾上腺归为pM1期。因此标本检查时需要判断并暴露肿瘤与同侧肾上腺的关系最密切处,同时取材1~2个组织块以确定或除外肾上腺侵犯。
输尿管断端(横断面)切缘在开始检查标本时就应该取;如果是肾脏实质肿瘤(非尿路上皮癌),取1个蜡块(输尿管断端);如果是肾盂高级别尿路上皮肿瘤,同时输尿管也有病变,根据情况决定包埋多少输尿管组织,有时候需要把输尿管全部包埋(标记蜡块时最好按照近端到远端的顺序依次包埋);输尿管组织最好不要沿长轴剪开,而是包埋横断面。
肾周脂肪组织内尤其是肾门处应仔细查寻有无肿大淋巴结,记录其数目、外观、大小,所有淋巴结均应取材并全部包埋。
标本部位 | □左肾□右肾□未说明□难以识别 |
标本类型 | □部分肾切除术□根治性肾切除术 |
肿瘤位置 | □上极□中极□下极□肾盂□其他 |
病灶数 | □单灶□多灶(____灶) |
肿瘤大小 | 最大径____cm,其他两径____×____cm |
组织学类型 | □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 |
□低度恶性潜能的多房囊性肾肿瘤 | |
□乳头状肾细胞癌(□1型□2型□嗜酸细胞乳头状癌) | |
□嫌色细胞肾细胞癌 | |
□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 | |
□集合管癌 | |
□髓质癌 | |
□MiT家族易位性肾细胞癌[□Xp11易位性肾细胞癌□t(6;11)易位性肾细胞癌□其他(注明):___________] | |
□黏液小管和梭形细胞癌 | |
□获得性囊性肾病相关性肾细胞癌 | |
□遗传学平滑肌瘤病和肾细胞癌综合征相关性肾细胞癌 | |
□琥珀酸脱氢酶(SDH)缺陷型肾细胞癌 | |
□未分类肾细胞癌 | |
□其他(注明):___________ | |
组织学分级(WHO/ISUP级) | □G1级:400倍光镜下瘤细胞无核仁或核仁不明显 |
□G2级:400倍光镜下可见清晰的核仁,但在100倍下核仁不明显或不清晰 | |
□G3级:100倍光镜下可见清晰的核仁 | |
□G4级:明显多形性的核、瘤巨细胞、肉瘤样或横纹肌样分化 | |
□GX:无法分级 | |
□不适用 | |
肉瘤样特征 | □无□有(肉瘤样成分所占比例____%) |
横纹肌样特征 | □无□有(横纹肌样成分所占比例____%) |
肿瘤性坏死 | □无□有(坏死所占比例____%) |
淋巴管/血管侵犯 | □无□有□无法确定 |
肿瘤浸润程度 | □无原发肿瘤的证据 |
□肿瘤局限于肾脏 | |
□肿瘤侵犯肾周脂肪组织 | |
□肿瘤侵犯肾窦 | |
□肿瘤突破肾筋膜(Gerota筋膜) | |
□肿瘤侵犯大静脉(□肾静脉□横膈以上腔静脉□横膈以下腔静脉□腔静脉壁的浸润) | |
□肿瘤侵犯肾盂肾盏(□肾盂□肾大盏□肾小盏) | |
□肿瘤侵犯肾上腺(□直接侵犯□转移) | |
□肿瘤侵犯其他器官结构(注明:__________) | |
□无法判断 | |
切缘 | 肾被膜切缘:□阴性(肿瘤距离肾被膜切缘____cm)□阳性(只适用于部分肾切除术) |
肾实质切缘:□阴性□阳性(只适用于部分肾切除术) | |
肾窦脂肪切缘:□无肾窦脂肪结构□阴性□阳性(只适用于部分肾切除术) | |
肾盂肾盏切缘:□无肾盂肾盏结构□阴性□阳性(只适用于部分肾切除术) | |
肾周脂肪切缘:□阴性□阳性 | |
Gerota筋膜切缘:□阴性□阳性 | |
肾静脉切缘:□阴性□阳性 | |
输尿管切缘:□阴性□阳性 | |
淋巴结 | □未送检/未查见淋巴结 |
□无淋巴结转移 | |
□区域内淋巴结转移:_________(部位)(____/____)枚 | |
□区域外淋巴结转移:_________(部位)(____/____)枚 | |
病理分期(pTNM) | 参见第八版AJCC分期指南 |
非肿瘤性肾实质以及其他伴随肿瘤的病理表现 | □不能明确 |
□肾小球疾病 | |
□肾小管间质疾病 | |
□血管性疾病 | |
□囊肿 | |
□髓质间质细胞瘤 | |
□管状/乳头状腺瘤 | |
□肾盂肾盏的尿路上皮肿瘤 |
原发肿瘤(T) | |||
---|---|---|---|
TX | 原发肿瘤无法评估 | ||
T0 | 无原发性肿瘤的证据 | ||
T1 | 肿瘤局限于肾内,肿瘤最大直径≤7 cm | ||
T1a | 肿瘤局限于肾内,肿瘤最大直径≤4 cm | ||
T1b | 肿瘤局限于肾内,肿瘤最大直径>4 cm,但≤7 cm | ||
T2 | 肿瘤局限于肾内,肿瘤最大直径>7 cm | ||
T2a | 肿瘤局限于肾内,肿瘤最大直径>7 cm,但≤10 cm | ||
T2b | 肿瘤局限于肾内,肿瘤最大直径>10 cm | ||
T3 | 肿瘤侵犯主要静脉或肾周组织,但未侵犯同侧肾上腺、未超过肾周Gerota筋膜 | ||
T3a | 肿瘤侵入肾静脉或其节段分支,或侵及肾周/肾窦脂肪组织;或侵及肾盂肾盏系统;但未超过肾周筋膜 | ||
T3b | 肿瘤侵入膈下下腔静脉 | ||
T3c | 肿瘤侵入膈上下腔静脉或侵犯腔静脉壁 | ||
T4 | 肿瘤浸润范围超过肾周Gerota筋膜(包括连续性侵犯至同侧肾上腺) | ||
区域淋巴结(N) | |||
NX |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 | ||
N0 |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 ||
N1 | 有区域淋巴结转移 | ||
远处转移(M) | |||
MX | 远处转移无法评估 | ||
M0 | 无远处转移 | ||
M1 | 有远处转移 | ||
分期分组 | |||
Ⅰ期 | T1 N0 M0 | ||
Ⅱ期 | T2 N0 M0 | ||
Ⅲ期 | T1~3 N1 M0;T3 N0 M0 | ||
Ⅳ期 | T4任何N M0;任何T任何N M1 |
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病史和临床诊断。
根治性肾切除术、部分肾切除术、肿瘤剜除标本或其他。
肿瘤的部位(左侧/右侧,肿瘤位于肾上极/中极/下极/肾盂/其他),单灶或多灶性肿瘤,肿瘤的大小(如果存在多个肿瘤,报告最大肿瘤的大小),有无大体可见的肿瘤性坏死。
与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肾脏肿瘤分类相比,2016版纳入了6种新的肾细胞癌亚型,另有4种尚未充分认识的肿瘤列为暂定的肾细胞癌亚型,并对某些原有类型肾肿瘤的认识进行了更新[1,5]。6种新类型包括遗传性平滑肌瘤病肾细胞癌综合征相关性肾细胞癌、MiT家族易位性肾细胞癌[包括Xp11易位性肾细胞癌和t(6;11)肾细胞癌]、琥珀酸脱氢酶缺陷相关性肾细胞癌、管状囊性肾细胞癌、获得性囊性肾疾病相关性肾细胞癌、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以及4种暂定类型包括神经母细胞瘤相关性嗜酸细胞性肾细胞癌、甲状腺滤泡样肾细胞癌、ALK易位性肾细胞癌、伴有平滑肌瘤样间质的肾细胞癌。神经母细胞瘤相关性肾癌现被认为是一组异质性肿瘤,包括了多种类型,如MiT家族易位性肾细胞癌等。因此新版WHO没有单独将其列为一类。但确实有一类嗜酸细胞性肾细胞癌发生于已有神经母细胞瘤的患者,这类肾癌被列为暂定的肾细胞癌亚型。此外,多房囊性肾细胞癌被更名为低度恶性潜能的多房囊性肾肿瘤,主要依据是多房囊性肾细胞癌患者预后非常好,在肿瘤完整切除后几乎不出现复发或转移。杂合性嗜酸细胞/嫌色细胞肾肿瘤归入嫌色性肾细胞癌范畴。未分类肾细胞癌不是一种独立的肾癌亚型,而是当肿瘤不能归入现有已知肾癌亚型时,称之为未分类肾癌。它包括了低级别/分期和高级别/分期肾癌。
肾细胞癌应用最广泛的是1982年发布的Fuhrman分级系统。虽然应用广泛,但该分级系统仅仅是基于对103例肾癌进行分析的结果,其中只有85例获得随访,而且没有考虑肾细胞癌的组织学分型。实践应用中,该分级系统存在判读困难及可重复性差等问题。因此在2016版WHO肾脏肿瘤分类中,该系统被新的分级标准所取代,称为WHO/ISUP分级系统[6]。新的分级系统依据瘤细胞的形态以及在不同倍数视野下的核仁大小和明显程度将肿瘤分为4级。1级:400倍下瘤细胞无核仁或核仁不明显;2级:400倍下瘤细胞可见清晰的核仁,但在100倍下核仁不明显或不清晰;3级:100倍下可见清晰的核仁;4级:瘤细胞显示肉瘤样或横纹肌样分化,或者含有瘤巨细胞,或者显示明显多形性的核伴有粗大的染色质(图3)。该分级系统已经证实为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和乳头状肾细胞癌很好的预后指标,但嫌色细胞癌等肿瘤不适用于该系统。
肾细胞癌出现肉瘤样特征(图4)和横纹样特征通常提示其不良的生物学行为。横纹肌样特征为癌组织片状或簇状分布,癌细胞核偏位,胞质嗜酸,部分核旁可见嗜酸性小球,类似包涵体(图5)。横纹肌样/肉瘤样特征经常和可识别的癌性成分混合存在,诊断时无需最低比例限制,只要存在横纹肌样/肉瘤样特征就需要在报告中指出,并报告其所占比例以及可识别的癌组织类型。纯肉瘤样癌不能识别其中的上皮成分归属时,可归入未分类肾癌。
大量证据表明,肿瘤性坏死与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的预后不佳相关。但并不是所有类型的肾细胞癌均是如此,如乳头状肾细胞癌,肿瘤常常发生自发性的退行性坏死。因此需要评估包括肉眼和显微镜下可见的肿瘤性坏死,推荐在肾细胞癌的常规报告中指出是否存在肿瘤性坏死及坏死成分的比例,且需要注明是肉眼还是显微镜下所见。
在肿瘤宿主肾脏的小脉管腔内出现肿瘤细胞即定义为脉管侵犯。多数研究认为脉管侵犯和预后有关。因此显微镜下发现脉管侵犯应写入报告中。
显微镜下诊断肾周脂肪浸润的标准是肿瘤组织直接与脂肪接触(图6),或者呈不规则的舌状结构侵入脂肪内(图7),可伴或不伴有促纤维增生性的间质反应(图8)。如果肿瘤浸润至肾周脂肪组织,需要指出有无Gerota筋膜的突破,有无肾上腺的累及。如果肾上腺内存在肿瘤,连续的直接浸润为pT4期,不连续的瘤结节为血源性转移即pM1期,此外,血源性转移常见脉管内癌栓。肾窦浸润的组织学诊断标准为肿瘤细胞直接接触肾窦脂肪(图9),或者肿瘤明确位于肾窦的肾实质外的疏松结缔组织内。肿瘤累及肾窦内任何具有内皮细胞衬覆的腔隙时(包括血管及淋巴管),不管其直径大小均为肾窦浸润。当肿瘤最大直径大于7 cm时,要有目的的检测肾窦。第8版AJCC T3a期判断标准中增加了肾盂肾盏侵犯这一项,因此需要关注肿瘤有无肾盂肾盏系统的累及。目前经学组专家讨论商定肾盂肾盏黏膜破坏认为是明确侵犯(图10),黏膜下间质或肌层侵犯暂时不列入肾盂肾盏侵犯的标准中。在肾细胞癌常规报告中需要明确指出肿瘤与肾周脂肪、肾筋膜(Gerota筋膜)、肾上腺、肾窦、肾盂肾盏的关系,是否侵犯、突破或转移。
在肾窦处取材时,大体检查无明显肿瘤浸润时,常常可发现显微镜下的肾静脉癌栓,一旦出现即为pT3a期,需要在报告中指出。第8版AJCC诊断pT3a不再强调大体可见肿瘤侵入肾静脉,不再强调用平滑肌的存在来判断肾静脉。肿瘤填充并扩张血管腔或直接黏附于血管壁即为血管内癌栓或血管内浸润(图11)。此外,肿瘤大体侵入横膈以上腔静脉或肿瘤直接侵犯腔静脉壁归为pT3c;肿瘤大体侵入横膈以下腔静脉,无肿瘤直接侵犯腔静脉壁为pT3b。因此肿瘤侵入横膈以下腔静脉需要仔细确认是否有静脉壁的侵犯(pT3b上升至pT3c)。
部分肾切除标本需要报告肾实质切缘、肾被膜切缘和肾周脂肪组织切缘。根治切除肾脏标本还需要报告Gerota筋膜切缘、肾静脉切缘以及输尿管切缘。如前所述,肾肿瘤标本切除和固定后,血管断端往往回缩,因此只有真正的血管切缘上存在附壁瘤细胞并在显微镜下证实方为肾静脉切缘阳性。
肾区域淋巴结转移为N1,区域以外淋巴结转移为M1。肾区域淋巴结包括肾门淋巴结、腔静脉淋巴结(腔静脉前淋巴结、主动脉-腔静脉间淋巴结、腔静脉旁淋巴结、腔静脉后淋巴结)以及主动脉淋巴结(主动脉前淋巴结、主动脉旁淋巴结、主动脉后淋巴结),其余淋巴结转移均为M1。对于右肾肿瘤而言,常见腔静脉与主动脉间淋巴结发生转移,而左肾肿瘤主要转移至主动脉区域淋巴结。
包括评估有无肾小球疾病、肾小管间质性疾病、血管性疾病以及肾盂肾盏尿路上皮的病理改变。肾实质的囊肿性改变、伴发的肾髓质间质细胞瘤、肾皮质乳头状腺瘤以及肾盂肾盏的尿路上皮肿瘤均需要在报告中指出。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泌尿与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病理专家组成员(以单位拼音顺序排列):Department of Pathology and Laboratory,Indiana School of Medicine,U S A(程亮);Department of Pathology and Immunology,University of Washington,School of Medicine,U S A(曹登峰);安徽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尹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王功伟);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学系(贺慧颖);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李春辉);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病理科(肖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理科(侯君);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甘华磊);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病理科(吴春林);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陈虹);广东省深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成志强);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顾永耀);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叶新青);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李珀);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病理科(韩桂萍、吴丽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王英炜);海军第九七一医院病理科(张伟);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病理科(余永伟);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医院病理科(徐海霞);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王娅南);河北省人民医院病理科(赵焕芬);河北省唐山工人医院病理科(张志勇);河南省人民医院病理科(郭艳萍);湖北省肿瘤医院病理科(岳君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病理研究所(万婕);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病理科(许传杰);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病理科(肖芹);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病理科(饶秋、夏秋媛、周晓军);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病理科(余英豪);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病理科(郭爱桃);九江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徐晓);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理科(李静);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潘国庆);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段光杰);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涂露霞);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章宜芬);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袁宏伟);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李玉军、于文娟);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病理科(韩博);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病理科(王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病理科(刘强);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崔晓宾);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病理科(滕梁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陈铌、周桥);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天津市泌尿外科研究所(王爱香);武汉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汪必成);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钟山);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李巧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滕晓东);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病中心(王慧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病理科(钟国平);浙江省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王素英);浙江省人民医院病理科(赵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李惠翔、王冠男);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苗原);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病理科(田保玲);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肖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病理科(尹红玲);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杨诗聪);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曹云)
志谢 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罗昭文为本文绘制取材示意图;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夏秋媛、解放军总医院郭爱桃、湖北省肿瘤医院岳君秋为本文采集组织学图片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