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2016年1月9日,由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主办、北里大学东洋医学综合研究所医史学研究部、学校法人兵库医科大学中医药孔子学院联合举办的"传统医疗文化国际论坛",在东京北里大学东洋医学综合研究所医史学研究部会场举行,来自日本各地的学者和中方代表共85名出席,会场座无虚席。
作者:梁永宣
时间:2016
简介:掌禹锡,字唐卿,许州郾城(今河南漯河市)人.北宋校正医书局元老之一;为地理学家,曾修撰《皇祐方域图志》、《地理新书》,又兼通医药,编校《神农本草》、《本草图经》,在保存、传承中医药学文献,特别是本草学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关于其生卒年有不同说法,对生平事迹研究考证者更少,笔者对此考述如下.1.生卒年考在已有的研究中,关于掌禹锡生卒年有下列几种说法:①李经纬《中医人物辞典》言:"掌禹锡(990-1066),宋医药学家."[1]②《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录:"掌禹锡(990-1066),宋许州郾城人,字唐卿."[2]③昌彼得、王德毅等《宋人传记资料索引》记:"掌禹锡(990-1066),字唐卿,郾城人。
作者:孟永亮 梁永宣
时间:2013
简介:校正医书局是北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的临时性校书机构,由官府设置,以勘行颁印编校古代医籍为目的.该机构初隶属于门下省的编修院,成员包括1名提举和多位校正医书官.从成立之初至神宗熙宁二年(1069)止,12年间编校医籍11部,为保存和传承古代医学文献及促进中医药学术传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关于校正医书局的长官——提举一职少有人论述,至于韩琦、范镇、钱象先3人如何成为校正医书局提举更无人考证.笔者拟对提举官的来历、校正医书局的隶属关系、首任提举韩琦建言校正医书的背景、提举校正医书局人员的演变略作考释。
作者:孟永亮 梁永宣
时间:2013
简介:2014年3月14日下午,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14届1次常委会议在北京中华医学会4层会议室召开。除4名人员请假外,来自全国各地的14名常委出席了会议。中华医学会组织管理部郑嵘副主任、陶原老师应邀莅会。会议由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主委梁永宣主持。郑嵘副主任为大家颁发了任职证书,并就组织管理部门的工作进行了介绍。
作者:梁永宣 等
时间:2014
简介:校正医书局是北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由官方专设的以编校、刊行中医古籍为目的的临时性医籍校正机构.至神宗熙宁二年(1069),12年间先后有13位官员参与编校医籍,使之成为宋之后的定型化版.本校正医书局原计划校正医籍8部,最后编校成书11部.校正医书局编校每部医籍所需时间不同,多者10余年,少者不足1年.校正医书官不在校正医书局的办公场所校书,而在自己家里校书.校正医书局的成员包括提举校正医书局和校正医书官,既有儒臣,也有医官,儒臣在医书校正中占有主导地位.校正医书局从诏选校正医书官、制定编校计划、确定编校原则、布置编校任务等,均有一套严格的工作流程。
作者:孟永亮 梁永宣
时间:2014
简介:唐天宝十年(752)成书的《外台秘要方》中的伤寒部分,汇总了中唐及其以前的伤寒成果,而宋淳化三年(992)成书的《太平圣惠方》中的伤寒内容,则汇集了宋初及以前诸家伤寒之大成。对2书中伤寒理论部分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从中唐至宋初200年间,以“文本”为载体的伤寒理论基本没有大的变化,仅有少量的修正和完善。
作者:张慧蕊 梁永宣
时间:2014
简介:18世纪时,朝鲜通信使者与日本医家围绕朝鲜人参进行了多次笔谈交流,其文字后经日方整理成册。通过对其中5部笔谈书籍的研究,发现其内容主要涉及探讨朝鲜人参名称及品种优劣、药物加工方法、栽培情况等3方面。这些记录不仅可以真实、生动地了解日本医家学习朝鲜人参知识的状况,也为研究江户时期日朝医学交流史提供了珍贵史料。
作者: 李敏 梁永宣
时间:2015
简介:真柳诚, 梁永宣. 追慕任应秋先生 [J] . 中华医史杂志,2015,45( 4 ): 251-253. DOI: 10.3760/cma.j.issn.0255-7053.2015.04.014
作者:真柳诚 梁永宣(译者)
时间: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