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东英等资源列表
简介:中国近现代第1所常设卫生防疫机构——东三省防疫事务总处(Manchurian Plague Prevention Service以下简称"防疫处")于1912年10月1日正式成立,总部(总医院)设在哈尔滨,在东三省地区铁路、水路各交通要津三姓(今依兰)、拉哈苏苏(今同江)、满洲里、大黑河及牛庄(今营口)分设防疫医院[1]。该防疫处系当时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卫生机构之一,代表了公共卫生学的先进理念[2]。 建立迄今已逾百年的防疫处机构名称,却在相关研究当中出现混乱。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该机构最初的正式中文名称,此前从未见正确引用。 使用频率最高的当属"北满防疫事务总管理处",其他还有"北满防疫处""北满防疫所"等,显然都是从该机构建立之初的英文名称(North Manchurian Plague Prevention Service)直译而来,事实上防疫处从未使用过此类中文名称。防疫处总办兼总医官伍连德曾撰著《东北防疫处之沿革》一文[3],但并未涉及机构名称问题。现据新发现的档案文献阐释防疫处机构名称的演变。
作者:金东英等
时间:2018
简介:1910—1911年,东三省肺鼠疫大流行,4个月间蔓延5个省(东三省、直隶、山东),造成60 000余人丧生,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 000 00元。疫区中心哈尔滨傅家甸受害尤其惨重,罹难者达5 396人,占常住人口(18 000)的1/4以上;长春死于鼠疫者也高达3 104人(长春鼠疫防治所.东北地区人类鼠疫流行史资料.1957:11.)。这场空前的瘟疫促使国人公共卫生意识的觉醒,并促成了东三省防疫处的成立。
作者:金东英等
时间:2016